“中国饭碗”的故事——值得用一生去讲述

2022-06-29 10:08 编辑:安丽红来源:人民日报

陈启文

  《中国饭碗》:陈启文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从“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等关键点一个一个切入,本书展现新中国粮食之路的艰辛与辉煌、光荣与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洞庭湖和长江中游交汇处的一片冲积平原,祖祖辈辈在田里耕作。我在乡下生活了17年,这让我从小就本能地懂得稼穑之艰辛。2009年,为追溯新中国60年粮食之路,我采写了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粮食报告》。时隔10年,出版社又邀我撰写一部以“中国饭碗”为主题、全景式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粮食之路的长篇报告文学。

  为区别于《共和国粮食报告》,这部《中国饭碗》将重点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余年,尤其是最近10年。如今,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引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本书从“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等关键点一个一个切入:透过小岗村的变迁,折射一个国家的命运;从北大荒开垦之初的刀耕火种、人拉肩扛,到使用大型机械,再到如今的精准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无人农场”,展现新中国粮食之路的艰辛与辉煌、光荣与梦想;在“藏粮于技”方面,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尤其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粮培育出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藏粮于地”方面,一方面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一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引领型规模经营,促进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主体多元转变,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从粮食储备角度来看,中国粮食储备能力、安全储粮能力显著增强,仓储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筑起了中国粮食的安全岛链。这些关键点,只有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才能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才能确保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20年,我奔赴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黄淮海平原等中国商品粮基地,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田野调查。从辽阔的东北平原到广袤的华北平原,从中原到江南,我沿途看见长势喜人的麦子和沉甸甸的稻穗,无不给人以丰收的喜悦。这一年疫情和自然灾害没有造成粮食减产,而是迎来硕果累累的丰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了“十七连丰”。就在我伏案修改这部书稿之际,各地又频频传来丰收的喜讯,中国粮食产量创下“十八连丰”的佳绩。

  一个报告文学写作者,应该像追求真理一样追求真相,真诚而庄重地对待每一次写作。这部书的写作虽然已经完成,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故事,值得我用一生去讲述。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28日 20 版)


广电概况 | 机关党建 | 领导班子 | 工作动态 | 主持人介绍

Copyright 2008-2020 唐山广电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18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3-3-2-0008 冀ICP备17030083号

举报邮箱:tssvcn@163.com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5-2812022

下载客户端